EN

静心聚力,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成长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29 阅读次数:445

“教学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

但教育的完美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

——伦华教育创始人曹伦华先生


8月25日,伦华教育创始人曹伦华先生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为学校的教研备课组长们带来了“静心聚力,促专业成长——论学科组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专题讲座,促进伦华教育实体校与江南中学之间的校际交流。校际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环,了解、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有利于老师兼收并蓄,融汇贯通,走向更精致的教育之路。

早晨九点,江南中学的教研组长们带着期待踏进演讲室,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打通教育新思路。曹伦华先生与江南中学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受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邀请,在江南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

Tips  

学科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教研、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加强学科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增强办学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博慧”教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伦华先生受邀,为江南中学的教研备课组长们带来了这场关于学科组建设的讲座。


突破传统教学,从“跑道”走向“草坪”

“出名师,上层次,成群体”; “高质量,轻负担,增兴趣”; “跨文化、融课程、定素养”,三个九字真言,概括了伦华教育在推进学科组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以名师为表征的学科影响力、以质量为核心的学科竞争力以及以文化为底蕴的学科凝聚力。

曹伦华先生说:“草坪代表的,是相互联系,聚少成多的集体力量。学校的学科课程应当由跑道走向草坪,应当是滋养孩子天性、灵性、觉性和慧性。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教育无边界


“教学是个开放、互通、相长的过程。经常走出校门,与外界沟通、学习,才能取得更快的成长。”


伦华教育实体校——常熟国际学校的“长三角课堂研讨”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名师、教坛新秀们,在课堂上追赶卓越,绽放精彩。长三角博慧课堂已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教研活动,吸引着省内外同行前来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助推新人成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组团队建设,提升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讲座上,曹伦华还先生分享了近年来伦华教育团队去往新加坡、英国、西班牙、东欧等世界各处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故事。同时鼓励江南中学的老师们走出课堂伦华教育实体校“以课会友,以课研究,以课展示”多交流,共进步。

这种文化因子也深深地渗透到了伦华教育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上,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培养大家的创新力、合作力、沟通力、博爱、自信、奉献精神,即“6C”精神。

6C.png


推动教学研究有机融合,构建品牌核心价值


随着学科组建设与管理的不断推进,伦华教育旗下的几所实体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曹伦华先生说,实体校的成绩,离不开几所实体校全体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在“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的使命下,提出“求学、求新、求和;实现共同成长”的文化精神,积极倡导融合与创新的理念是学校高品质办学的强有力保障。


讲座结束后,江南中学的袁校长赞同地表示道:

“江南中学在今后的转型升级中,也需要国际视野,以及精英教育。曹校长追求新的教育理念,追求博慧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育的定位很精准,也给了我们学校学科组建设佷大的启发。

 感谢今天的精彩讲座,争取今后有更多交流学习机会,促进校际交流!”



教育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伦华教育不仅仅站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还把视野放得更远,实现教师教学的交流和共享,在互学互鉴之中增进友谊、增强理解,以更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思维与视野,参与资源整合,建设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圈。



作者/编辑:顾心怡  校对:林佳琼、丁清卿


©伦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