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北川支教丨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博慧”之窗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4 阅读次数:1671

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转眼,为期两周的伦华教育·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北川支教活动已经落下帷幕。重温这半个月的支教生活,那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那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和热泪盈眶的浪漫,点滴瞬间,都构成了此次支教的意义和价值。

640 (7).jpg

于伦华教育而言,北川大爱之旅已经走过13年,暑期支教是我们增强教育联络、焕新教育援助、实现资源共享的一次升级尝试,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于北川的孩子而言,这个暑假有着别样的乐趣,他们从“不一样的课堂”里收获开阔的眼光、新鲜的思想和多元的知识体验,在彰显自信的舞台上展现成长、绽放风采。我们相信,一颗成长的种子已悄悄萌芽,一把迈向未来的钥匙已紧握手中。

640 (8).jpg

于支教老师而言,这是一次圆梦之旅,更是一次探索之旅、反思之旅,老师们带着“改变”的期待和憧憬而来,又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收获了改变自我的勇气。我们给出爱,又收获了更多的爱。

640 (9).jpg


我想陪你,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2月14日,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布支教项目号召令;7月2日,13人的博慧支教小分队正式集结,踏上北川的土地。近5个月的精心计划和细致筹备,只为给北川的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北川,与苏州相隔1800多公里,是一片拥有顽强精神和饱满情感的鲜活土地。从2010年起,连续13年,曹伦华总校长每年都会带领团队来到这里,给当地的孩子和老师们带去亟需的物资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也通过远程教研、赴苏交流、浸润式考察等形式,全面提升北川学校管理团队及一线教师的教学软实力。

我们深知,对北川学校的关心不是一时、一事、一人之力,更需要长久、持续的关注;我们更相信时光与改变的力量,相信教育是大山孩子改变未来的最好途径。


恰逢5·12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在曹总校长的倡议下,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启动“赓续初心、送教入川、大爱延续”北川支教项目,将伦华教育坚持至今的“北川大爱行”升级为2.0版本,丰富其内涵,拓宽其外延。


可喜的是,招募信息一经发出,响应者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与爱意顷刻将我们包围。经过精挑细选,10余名支教师生脱颖而出,其中有伦华教育旗下各实体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有渴望回馈社会的优秀大学生和高中生,有多次参与线上线下支教活动的公益“老手”,她们热忱、活力、有担当、有激情。

640 (14).jpg

来自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甘嘉莉老师说,希望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帮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接触不一样的课程,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在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坚定“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的信念。


博慧支教的课堂,到底什么样

从7月3日起,支教老师们分别前往西苑中学、永昌小学、安昌小学和幸福小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共有24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学习,其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夏令营课程涵盖书法、扎染、舞蹈、合唱、科技与创新、演讲与写作、体育与心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北川教体局副局长田兴全说:相信北川孩子一定会在6C理念的引领下,深切体验到博慧课程体系的博大与美妙,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支教老师们可谓卯足了劲,一方面,依托羌族本土文化,因地制宜设置课程内容,挖掘特有魅力,厚植家乡情怀;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中充分融入“博”与“慧”的精神,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提升自信心和创造力

我们想要做的,不仅是让北川的孩子们有愿望想去进行多元的尝试,更重要的,是搭建支持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阶梯与机制,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孩子们的童年,以及未来。


博慧支教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也许你可以从一个个小故事里窥见一二。


书法课上,孩子们跟随吴静老师,领略瘦金体的风姿绰约。清晨7点,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就有孩子来到教室临摹字帖;下课后,孩子们通过微信将习字作品分享给老师,请求给予点评和指导。

苏科外邵玉芳和常馨予老师扎染课程更是孩子们的心头大爱,“哇,老师快看我这个,很漂亮吧!”经过扎花、浸染、漂晾,孩子们用巧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甘嘉莉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吴泳桃老师一拍即合,力求课程创新,将体育与心理融合。她们的课堂上,既有飞盘、篮球等运动项目的锻炼,也有创新力、意志力、合作力、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苏科外附属第二幼儿园朱佳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翩翩起舞,俏皮可爱,她们甜甜地说想做舞蹈演员。合唱课上,孩子们会偷偷问来自苏科外的唐昕昕和姜海潮老师:“老师我这一句唱得不准,你可以单独教教我吗?”

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的张奕秋老师负责科技与创新课,机器人、机械工程、图形化编程等steam探索,孩子们直呼过瘾。演讲与写作课上,苏科外郭晓娟老师鼓励孩子们打开自己,从不敢自我介绍、甚至悄悄把写在席卡上的名字遮住,到勇敢站在讲台上进行演讲表达,不过一周。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脚下的行动证明了一切,不少孩子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但即便是步行、下暴雨,他们也要准时到校上课。家长也特别感慨:“这样的课程北川找不到,绵阳找不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真是幸运!”

640 (6).jpg

其实,在看不见的课堂外,还有许多细节令人动容:来回90公里家访,只为给交通不便的孩子送上字帖;课后去街坊邻居家借用缝纫机打磨作品;宣传支教活动,每日拍摄vlog从不拖更;加入当地美术老师的行列,帮变电压披上彩绘新衣……是支教,又不只是支教、不止于支教。

在梦想的土壤上,种下一朵花

7月14日,一场特别的汇报演出在西苑中学精彩上演,合唱、辩论、T台秀、舞蹈、相声、DIY服装作品展、创新作品展示……四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孩子们从容自信、落落大方,这是教育最纯粹的样子。

北川县教体局局长王勇先生表达了真挚的谢意:伦华教育搭建起两地教育者交流学习的平台,赋予了北川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短短两周时间,博慧特色的精致教育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来到北川,孩子们玩得开心,学有所成。

微信图片_202307141633028.jpg

“每一个节目都精彩,都令我深深感动”,苏州博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叶巍先生惊叹。他说:伦华教育为北川教育的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这样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微光成炬,当所有的力量凝聚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

微信图片_202307141633029.jpg

教师代表邵玉芳说出了所有支教老师的滚烫心声:“短短几天,我们的确不能教会孩子们太多知识,但是我们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对他们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一种认识世界的能力,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一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3071416330210.jpg

这样积极的影响在永昌学校喻子檬同学的发言中已显露无疑:“扎染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这项传统工艺,还自己动手创作出一幅作品。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美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寻找扎染的美。”

微信图片_2023071416330211.jpg

在梦想的土壤上,种下一朵花,是多么令人欢喜的事。

微信图片_2023071416330212.jpg


把握机会,迈向更远的未来

吴利华,桂溪小学六年级学生,是这场汇报演出的主持人,也是伦华教育的“老朋友”。

640 (42).jpg

去年曹校到北川时,这个姑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吴利华是地道的山里孩子,家庭并不富裕,但她从小成绩优异,爱好广泛,书法、主持、演讲都是她的最爱。吴利华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她的爱好非常支持。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学校书法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县上组织的演讲比赛中也斩获一等奖。


今年9月,吴利华将接受曹校的邀请,到苏科外开启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为此,学校特意免去了她三年全部的学杂费这是伦华教育助力北川发展13年里第一个走出大山、来到苏州系统学习生活的孩子。

640 (43).jpg

借着支教的契机,曹校也特意从苏州带来了属于她的录取通知书,勉励她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母鑫玥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你是羌族的骄傲、北川的骄傲。

640 (44).jpg

把握机会,走出大山,这次求学之旅也许将会改变吴利华的一生,让她迈向更具可能性的未来。但把握住机会的,又何止她一人?


来自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邵无非,在妈妈的鼓励下,利用暑假切实体验了一把支教生活。小伙子自嘲是个“没耐心的人”,却在到达北川后一下子进入了工作状态,当助教、布置展览、指导T台秀排练,举手投足间透着“小老师”的专业。

640 (45).jpg

他说:“尽管来的日子不长,但在我眼里,学生们是有活力且富有创造力的,老师们也很负责任。北川有着美丽的风景、新鲜的空气,更有一群为了区域发展尽心尽力的领导干部,我相信北川的孩子们一定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有机会,我还要来。”


负责本次支教宣传工作的,是来自上海交大的准研究生邵婕和上海电力大学的大二学生赵娅暄,这对姐妹花想借助这次活动,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回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640 (46).jpg


北川的教育发展,还需要什么

2013年,曹校被聘请为“北川教育发展顾问”,他一直将北川的教育改革放在心上。


北川的教育发展,还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震后,北川承各地之力援助,硬件设施已经重建完善。近年来,北川把教育摆在全县工作的优先位置,也逐渐成为周边乡镇效仿学习的榜样,但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经验上还有所欠缺,后备干部队伍亟待培养


640 (47).jpg

曹校认为,“引进来、走出去”是一个好方法。


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北川,支教就是方式之一。为了进一步改善工作,他专门召开复盘会议,指出支教活动绝不是短期、一次性的,要以更系统、专业、精准的方式,与北川教育发展现状相融合、相协调。

640 (48).jpg

我们也将延续北川校长在苏州挂职研修的传统,帮助更多的北川教育工作者走出去,深入了解伦华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管理艺术。今年9月,副县长母鑫玥将带队前往苏州进行考察访问,桂溪小学也将派出一线教师代表到苏科外挂职培养。


短短半个月,作为圆梦者、交流者、传递者、亲历者,支教团队在北川有付出,有奉献,但同时收获了更多的关怀、爱意与自我成长。


正如曹校长所说:平凡的事情不平凡,简单的事情不简单。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架起一座桥,帮他们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是结束,亦是开始。博慧支教的火炬,等待更多的人来传递。

640 (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