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往、话当下、探未来,拥抱教育的星辰大海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4 阅读次数:1026
在那一刻,那一处景,要么是新知识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要么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一扇扇我们此前从未意识到的心门就此开启。
——【美】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它是一种无声的传递,穿越古今,我们得以与伟大的思想对话,感受波澜壮阔的精神历险,洞察世界、传承文明、启发智慧、认识自我。它是一种灵魂的滋养,赋予我们价值的内核、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社会的担当。
更为深刻的议题是,该如何有效融通各种知识内容和资源渠道,加速知识分享,让知识流动地更加磅礴和绵延?唯有在持续的流转与传递中,知识才能得以升华,将人类的丰富经历转变成内生的创新动能,打开通向万千世界的大门。
对话·激活
一场点亮科技梦想的盛会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
“十年后的航空领域能有什么成就?”
“江阴大桥的选址有何讲究?”
“未来如果想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程哲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恰逢冬至夜,一场青少年与中国顶尖科学家的对话在高新区文体中心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总工程师、“中国第一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和技术总负责人凤懋润先生,中国科协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丘亮辉先生,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领域指挥、遥感卫星型号总指挥董勇先生专程莅临,与伦华教育旗下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的200余名学生零距离对话,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共同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据悉,作为2018年第二届苏州科技城长三角儿童科技节暨工程大家、教育专家助力素质教育推广与实施研讨会的重要内容,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工、航天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为学生打造了公益性的提升科技、文化、工程知识的平台,探索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深度发展。
三位专家专程前往苏科外参观考察,
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创新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以1978年为起点,中国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走上大踏步追赶时代、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壮阔征程,科学创新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作为改革发展浪潮中的重要力量,科学家们以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探究的精神、宽广的科学视角、坚持的毅力以及不畏艰苦的品质,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苏科外的学生们对这场重量级的对话期待已久,纷纷踊跃提问,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创设理念,到火星探索大畅想,再到桥梁设计与建造的关键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被专家称赞“问题问得非常专业”!
这个科学家与青少年学生的直接交流平台,可以帮助学生们跳出课本知识学习,打开视野,更为快速、准确地吸收我们国家最为前沿研究的成果,也帮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科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论证方法。
同时,科学家们对苏科外的学生充满期待和信心,勉励孩子们勇于创新,不断学习:
· 希望有更多的学生未来投身科学研究视野,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
· 学生们应当有建设伟大祖国的梦想,爱祖国、勤学习,爱科学、快成才,重修养、提素质
· 学生们应当不断扩大知识面,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 除了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会协调,能够与团队紧密合作,也是一个人能够“腾飞”的重要能力
· 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基础领域的知识,未来还将需要大数据计算、智能领域的知识,希望这些都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
此外,董勇先生还专门为苏科外的孩子布置了一份特别的作业——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创设一个前往太空的人造卫星。“如果孩子们有好的创意,他们制作的小卫星也有机会搭乘大卫星前往太空!”
伦华教育及旗下实体校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6C核心素养的未来精英,除了常规的国标课程外,还有许多创新的课程设计,如CAS、STEAM和师生共研。这些课程注重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交接,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精通多种技术、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我们相信,这将为国家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曹伦华先生表示:学生对黑洞、世界土地结构迁移等问题有如此深的认知,这令他非常震惊。孩子们能够有如此创新的思维、敢于向科学家提问的勇气和自信,这些品质都是未来精英人才所需要的。科学家大咖能够就基础问题与学生们交流,这对提升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学业的选择,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享·成长
一个博慧校长的专业标配
校长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
——顾明远
一直以来,对于校长角色最常见的描述是:管理者、领导者、实践者、先锋者、探路者、创新者……作为奋战在教育最前线的斗士,作为学校品牌办学的核心力量,作为事无巨细、时刻不能懈怠的“大家长”,校长们被一种使命感驱动,终年如一日,为梦想坚守、为质量而战、为队伍操持。
12月20日,一场充满温度与思维流量的研修分享会在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拉开帷幕,曹伦华先生受邀为2018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任校长们开展一场名为《一个专业校长的标配是什么》的讲座。这场讲座旨在搭建交流的平台,汲取新理念与新方法,分享学校管理的智慧与能量,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核心素养。
内敛的激情,深邃的哲思,动人的执着,温暖的片段,曹伦华先生的讲座言语虽朴实无华,却句句在理,字字珠玑,满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灵动的表达,飞扬的思维,根基在于其思想理念的根深叶茂。一个专业校长的标配究竟是什么?曹伦华先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数十年教育管理经验,以理论高度的引领、深度案例的剖析、解决方案的对接,聚焦关键层级的管理实践和提升策略,让带着问题前来的校长们,收获颇丰。
一段段关于成长进取的故事,缓缓如水般,浸润了在场所有校长的心;一次次深刻真切的反思,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智慧感悟,更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担当;一句句睿智透彻的教育真言,是为生命提升品质、丰富色彩的教育追寻;一个个丰富鲜活的切片,更清晰地呈现心中对“博慧”理念的守望、坚持和期待。
“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试错、颠覆、重新再出发的过程。”曹伦华先生总结道。作为校长,要在对未来预见的基础上,更好地让学校组织发挥持久的热忱和可持续的发展,要让有思想的管理震撼人心、让有质量的管理深入人心。
用昨天的眼光看教育,
我们可以获得理念的传承;
用今天的眼光看教育,
我们可以获得教育的务实沉稳;
只有用未来的眼光看教育,
我们才可以获得充满想象力的多彩画卷。
因为,对每一个茁壮成长的学生,每一个饱含希望的家长,还有中国的教育未来,这是理想,是宏愿,亦是坚守!
©伦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