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走在“天竺”寻道的路上——记印度、尼泊尔之旅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27 阅读次数:500

文明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


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像一位年迈的智者

凝视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突飞猛进

它的内心依旧如此纯真

保留着岁月遗留下的文化与信仰


悠悠的岁月,沉淀了沧桑的文明与气质

丰盈了蓬勃的血脉与生命的本源

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


新年伊始

伦华教育及苏科外管理团队

踏上印度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度

越过珠穆朗玛这座庄严神圣的山峰

穿过尼泊尔这座神秘动人的雪域之国

我们在驻足、行走、思索与感悟中

与自我对话,审视教育的诗意与初心

追寻真正的信念、理想和坚持

执着前行,笑对未来

题记

去“天竺”,找寻我们心中的净土,这是我们的寻道之旅。马克吐温说过:“看过一回印度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作交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竺”,那是你的前世,你的今生,它一直在那里,等着你的出发。


拥抱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感受厚度


短短数天内,我们完成了与印度古典文化的邂逅。无论是以玻璃嵌壁、在阳光照射下流光溢彩的琥珀堡,还是美轮美奂、奇伟壮丽的风之宫殿;无论是以举国之力铸就、承载着满腔深情的泰姬陵,还是与泰姬陵遥相对望、红得要溢出哀愁的阿格拉红城堡,这些印度古典建筑都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

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陵墓,更被诗人泰戈尔赞为“永恒脸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竣工于1654年,是莫卧儿王朝国王沙贾汗为皇后耗巨资所建,如今这座奇迹建筑已成为印度的象征。白色大圆顶是泰姬陵最为人熟知的部分,这座宫殿式陵墓主要由纯白色大理石建造,镶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石,美轮美奂的建筑让人一时间产生恍惚,这大概是以月光为建材,才造就出的如此洁白典雅、庄严肃穆、堪称完美的泰姬陵。

与泰姬陵遥遥相对的阿格拉红城堡,是国王沙贾汗晚年被囚禁郁郁而终之地。这里曾上演过国王在城堡的阁楼上终日翘首遥望泰姬陵而度过余生的动人故事。行走于陵寝和城堡之间,想象着当年国王与王后的深情厚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一定是宇宙中最温柔的历史坐标。

建筑如同一本“立体的书”,营造了具有伦理性叙事的建筑空间,欣赏着集印度和波斯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老宫殿,似有穿越时空的错觉,内心是震撼的。

透过风雨剥蚀、历经沧桑的建筑,感受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建筑艺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族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致敬历史,方能拥抱未来。


邂逅世界最高山峰,我们感悟高度


在经历了印度文化的熏陶濡染后,我们来到了旅途的下一站尼泊尔。这里是释迦摩尼的故乡,是朝圣者们感受佛教起源的圣地,也是庙宇林立的众神之国。

在这里,我们探访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一早赶到机场,在耐心的等待之后终于登机,结果却被告知因云雾太大而取消航班,无奈下机继续等待,在长时间的坚守之后,终于迎来上苍的眷顾,飞上了蓝天。

看着成片的雪山在云海之上、蓝天之下,你会忘掉一切,眼前、心中,只有蓝天白云和圣洁的雪山。而在空中远眺珠穆朗玛峰,那绝对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珠穆朗玛”是藏语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银装素裹,立于地球之巅,峰顶飘挂着一带白云。放眼望去,看到曾经遥不可及的神圣山脉仿佛就在脚下,心中不禁一阵欢欣:人生如同观山,坚持等待不言放弃的过程只有亲历者自行感知,坚守方能感知生命真谛,拼搏才能延展生命宽度;人与山相逢,便会产生奇迹,珠峰的高度便是意志灵魂的高度

雪山是壮观,但毅力更可贵。无论是空中远眺珠穆朗玛峰,还是参观登山博物馆,我们都感受到了坚守、勇气、毅力的可贵。

由此,也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伦华教育不断发展,不断攀登新的高度,也仿佛是在攀登一座座山峰,困难险阻需要我们坚守初心、赤胆忠心、团结一心,用观山、登山的坚持、智慧、勇气与毅力去战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会登上心中的珠峰,站在世界的最高度,俯瞰最美的风景。


相遇神奇自然景观,我们感受温度


印度、尼泊尔之行,连绵起伏的群山,广阔无垠的云海,幽深博大的蓝天,壮美的落日余晖……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安宁与慰藉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适合徒步旅行的国家,如果你想要深入体验她的闲情与慵懒,来博卡拉就对了。在印尼第二大城市博卡拉,费瓦湖和安纳普尔纳群山构成的美丽湖光山色,会让你沉醉其间,忘记时间的流逝。

博卡拉因了费瓦湖变得恬静、整洁和宁静。宁静的费瓦湖上泛舟是放松身心和享受湖光山色的最佳方式。撑一艘小船,飘荡去湖中央,面朝起伏的群山,收了桨就那么飘着,享受安静、微风……

行走在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禁感叹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者,它馈赠给我们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它不仅有“鬼斧神工”,更有温情脉脉的传承


体验民族信仰坚守,我们感知深度


印度、尼泊尔都是有着浓厚传统宗教信仰的国度,随处可见的是充满故事与味道的寺庙,这里的苦行僧几乎随处可见。

在国际舞台上,尼泊尔几乎没有存在感,然而它的宗教信仰却是令人敬畏的。这里的神比人多,这里的庙比屋多,这里的大小节日比工作日多,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和寺院数不胜数。行走在这个最适合徒步旅行的国家,眼见朝圣者每一次叩拜,对信仰的坚守,对磨难的忍受,对困苦的乐观无不打动着我们,那是从精神到身体上的修行

这是一个对信仰多么虔诚和执着的民族。物质贫瘠的他们却有着最富有的精神世界,在他们坚定的眼神、虔诚的信仰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深刻与力量。

透过朝圣者的叩拜,我们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梦想的。习近平先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办不一样的博慧教育,是伦华人的信仰,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坚定我们的信念,坚守我们的信仰,牢记伦华人的使命,以无比的从容的步履行走在博慧教育的康庄大道上。

未来,坚信仰,勇担当,伦华人一定会抵达品牌教育的彼岸。


感言摘录


踏上最有异域特色的印度和尼泊尔,开启为期7天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尤其是亲眼见到上课和学生讲述过无数次的泰姬陵,乘坐飞机远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让我觉得激动、震撼。在这几天里,团队成员结伴同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共同去感受这场文化之旅给我们带来的酸甜苦辣,见证人类文明的伟大,与古人创造及改变历史的行为相比,我们个人所经历的困苦微不足道。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共同成长,用先辈的成就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印度尼泊尔之行有感


◎信仰的神圣,精神的力量。

唯有一样的信仰与精神,才能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人统一融合,并为之奋斗。而在伦华教育也是如此,办不一样的博慧教育,就是伦华人的信仰,也是力量的源泉。


◎革新的必要,教育的重要。

印尼的城市及居民生活水平是落后的,但又是会快速发展和充满希望的,因为,他们在有了精神与信仰的基础上,领导人和百姓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都在通过革新自我,从而改变生活,改变国家面貌。因此,伦华教育正在做的事业是神圣而伟大的,而要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不断地颠覆自我、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雪山的壮美,毅力的可贵。

坐飞机看到了珠穆拉玛峰群的壮奇美,在登山纪念馆感受到了各国登顶队员们的勇气与毅力。伦华教育的发展,仿佛也是在攀登一座座山峰,困难险阻需要我们团结一心,用登山队员们那样的智慧、勇气与毅力去战胜,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登上心中的珠峰顶,看到最美的风景。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它从来不会同情弱者,在世界风云变幻的今天,唯有自强者方能自立。丢开光荣的过去,紧跟时代的节拍,居安思危,不断颠覆,改变,创新,学习,思考,再颠覆……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国家如此,学校如此,每个人也如此



作者:季建飞

审阅:丁清卿、高晶怡


©伦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