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奔向未来,博慧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7 阅读次数:2827
当智慧之沙缓缓倒下,“伦华教育博慧教育研究院”的闪光字样迅速浮现,现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今天,在伦华教育实体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举行的这场成立仪式,不仅寓意着伦华教育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更象征了多方力量的汇聚和博慧教育新篇章的开启。
对于伦华教育全体同仁而言,这是一个沉淀许久的梦想,是一个期盼已久的时刻,是一个将铭记永久的瞬间。我们坚信,教育需要深耕、沉淀、创新、拓展;教育的精神理念和发展通道,归根结底,落于教育工作者的战略眼光、高效执行、专业发展。
今天的相聚,正是伦华教育重整行装的再一次出发。而上升到精神文化意象层面,博慧教育研究院这一向外“打开窗引八面来风”、向内“吾日三省吾身”的组织,更可以用“书”、“树”和“窗”三种意象贴切阐述。
01
书:智识之源泉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
做教育,当怀一颗匠心,
不断生成创新智慧。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这是对全国教育事业战略发展的动员令,为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伦华人深知: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努力方向。博慧教育研究院,就是伦华教育对提升教育质量、沉淀教育思考、梳理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性探索;是以政策为牵引,在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发展逻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饱含深情的献礼。
△成立预备会上,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曹伦华先生,博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洪伟雄先生,执行院长张彤女士,向研究院全体成员介绍了定位、职责、已开展工作、计划部署等,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进行详细解读规划。
9月26日,太湖之畔,伦华教育博慧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盛大开幕。它旨在通过专家的智慧引领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深入实践,建立具有适切性、前瞻性、开放性的研究系统,不仅为伦华教育长期的发展提供智慧动力,更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现场,除了伦华教育总督学、博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洪伟雄先生,伦华教育管理团队,各实体校中层代表和骨干教师代表外,还聚集了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和指导的各级领导和多位教育界重量级的权威专家学者: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少东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后灵
苏州市虎丘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袁永生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朱奚红
苏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 褚天生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局长 周经纬
山东济宁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 李翠玲
山东济宁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 徐德山
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创始人 赵国良、王朝珠
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陈玉琨
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 陶继新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邵泽斌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辛隐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杂志副主编 朱从卫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员 张兄武
苏州学前教育专家 孟瑾
大家最关心的,是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下,教育哲学的不断创新与蜕变;是推进教育创新、迎接挑战的未来视野;是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的智慧成长;是对理念体系的梳理和内涵建设的提升。
正如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曹伦华先生在致辞中所说:“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伦华教育的发展进入更系统化、更全球化、更知行合一的新局面,它成立的初衷很简单——我们想把这么多年打拼奋斗的经验进行书写沉淀,希望将自己的实践、思考、理论、判断加以体系化的梳理,希望能够为苏州的教育乃至中国的教育提供一些来自伦华教育的浅见。”他提出了对研究院的期待:“希望大家专心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校长团队的管理,做好国家标准下的课程研究,走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民办教育精致发展的道路,从而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同时成为公办教育的最优质补充。”
博慧教育研究院就像是书本,它是学问之府库,是智识之源泉,是成长之所,是思想之保存所,这里,有纯粹的丰厚,有文化基因的传承,有眺望未来的激荡。
02
树:生长之力量
涵养生态,不忘初心
做教育,
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博慧教育研究院肩负着伦华教育的办学愿景和使命,将探讨当下中国教育走势及发展,提升伦华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持续稳健发展集团整体办学实力,促进教育专业人才有序培养与成长,钻研课程打造与优化、教学研究及规划,提升学校管理体系与竞争力,确保永续资源优势。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成立,就像是合力种下一颗种子,从种子到参天大树,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的积累,还有向上生长、接受阳光雨露滋润的决心,更少不了沃土之下根系的扩展和深扎。
它的运营与发展,自然少不了智慧的引领者与策划者。博慧教育研究院邀请伦华教育总督学、前新加坡教育总部高级学校督学洪伟雄先生作为院长,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彤女士作为执行院长,他们将以独特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带领专业发展,开拓进取。
“能帮到老朋友,也是快乐的事。”作为精神领袖,洪伟雄先生介绍了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组织架构,他表示:“博慧教育研究院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同心协力,一定能为国内教育略尽绵力、为我们的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他强调:博慧教育研究院的存在,就是为所有实体学校和幼儿园护航,在这里,资源将进行重组和整合;We are learning to learn,希望成员们要保持谦虚,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思想,加强规划,不断学习。
一场别致的揭牌仪式,象征着传承与发扬的精神,代表了致敬过去、承载未来的目标,将研究院镌刻在传统的牌匾上,为的就是负载这一份厚重的使命,务实求真,宁静致远。
△王少东先生和曹后灵先生为博慧教育研究院揭牌
伦华教育发展至今,离不开来自政府的关心以及大力支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先生表示:“今天的这个成立活动非常重要,曹校长是一个有情怀、有梦想的人,伦华教育能够用开放的合作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我认为非常好。”他说:要遵循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研究院的成立也是深化改革的产物;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博慧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吸收先进文明成果。“相信坚持多年,研究院一定会出成果!除了提升自己的素质,更积累经验,惠及整个苏州大市。”
教育因承载未来而厚重,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成立便是为了对教育深度且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而这其中更需要大咖专家为我们把脉与指点,帮助研究院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权威智囊团阵容庞大,均为教育领域的一流专家,有分量,权威性十足。他们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高手,对行业发展和教育理念有相当的敏感性和系统性,更是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实践家。
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这是我的荣幸、荣耀,是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成立是件大事,我从其中看到研究院和伦华教育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
他从三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要办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教育,这是研究院成立的大背景,伦华教育就拥有这样的追求,它是一种文化思想,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是扎根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
◎透过研究院,看到了“博慧”体现的跨界、眼光、胸怀和格局,这是博大深刻的教育理念。博有了慧,才更有深度;慧有了博,才更广大。
◎我们所办的课程,应当以中国的国家课程为基础、主体和主导,伦华教育建构的课程有非常鲜明的方向感、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闪耀着未来的色彩。
“让中国儿童自信自豪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才能瞭望世界,更现代、更未来、更能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我愿与大家一起,尽一份责任。”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如何更好地整合伦华教育旗下各校的资源和教育经验,是需要我们高度布局、系统规划的,因此,博慧教育研究院特下设战略规划与发展委员会。
博慧教育研究院以教育研究为经,以教育实践为纬,经纬交错,推展相关工作,为了更精确地开展理论研究与教育研发,特设立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设立,是一份情怀。做教育,不能追逐利益,或追求声望,而是要纯粹、要谦虚、要有匠心;这种情怀,是坚定笃行的理想,是不断精进的态度,是博融天下的胸怀抱负,是慧悦人生的美好追求。唯有沉淀,方能坚守初心,行稳致远。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设立,是一种责任。正如曹伦华先生所说:作为教育集团,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为社会服务,用教育来反哺社会,我们办学的价值观、目标和方向,都应该基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来考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紧扣质量提升,知民族大义、知国家所需。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设立,是一次分享。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为了推进伦华教育各实体校的发展,更是希望以点带面,为地区教育品质的提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精致的教育不断辐射、孵化、拓展。教育需要在分享与互鉴中走向更高层次。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设立,是一份期许。它将作为伦华教育永续发展的智库和“传家宝”,承载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任务,它也将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真正打造开放的教育生态圈。
03
窗:开放之格局
循着开放之径,得见辽阔之地
做教育,
当志存高远,开放自信。
今天,一场自由犀利、独到深刻的未来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论坛同时举行,洪伟雄先生、陶继新先生、邵泽斌先生开展了一场圆桌论坛,进行了一轮的思维碰撞与头脑风暴。
随着目前工业4.0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识颠覆人们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您认为未来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三位专家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独到的视野、深刻的见解,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现场教师和家长也积极参与探讨。
“未来人才应当拥有文化力、实践力。”
“教育不能忘了‘使人成为人’的能力,要保持人的本色的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能力。”
“教育不仅是爱,也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自主自由、创新愉悦的游戏精神。”
“教育要注重国民意识的培养,要实施个性化、个体化的教育,培养有国际视野、语言基础、扎根本土、心系祖国的未来人才。”
事实上,这样的话题探讨、观点争鸣、理念分享、见识拓展,正是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核心。新时代下,教育寻求着创新,学校面临着变革,未来已来,只有找准方向,才能在未来教育的蓝海区域开拓出自己的岛屿。
窗,是园林的点睛之笔,亦是苏科外的理念象征。这个窗把本土与时尚融合,过去与未来连接,传统与现代互通——打开一扇扇窗,让学生从这里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我们。博慧教育研究院就像是苏式的静美花窗,照得见东方文化的典雅和大美,推开它,就能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带给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份走向世界的勇气和底气,收获思想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绚烂火花。
正如曹伦华先生所说:“还教育以本真,给孩子更多的收获;还教育以本真,给教师飞翔的翅膀;还教育以本真,给管理更多的睿智。”
博慧教育研究院的愿景是成为囯际知名的教育研究院,使命是通过先进教育研究,推展教育革新,强调创新、专业、诚信、卓越的价值观。作为伦华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顶层战略和发展引擎,我们期待能够构建跨专业、跨年龄、跨地域的研究共同体,从“单一功能的细胞意识”,走向“多功能协同的细胞集群”。
同时,我们也始终以开放、包容、融合的心态,非常乐意与教育同仁开展对教育实践以及发展的探讨和研究,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理想、行动、坚守,站在全新起点之上,研究院的未来,前景可期!
©伦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