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The Voice of Youth!这一次,让世界听到青年领袖的声音!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0 阅读次数:372

和大洋彼岸的小伙伴一起,从教育、文化、社会、环境、工业等方面,分享对发展一个可持续化世界的想法和创意,交流经验,提出见解,尽管声音稚嫩,但这本身不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吗?

2017年9月16-19日,来自新加坡、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日本的青年汇聚在常熟国际学校,在首届亚太青年领袖峰会挥洒激情、建立友谊、交流文化。

一张张年轻、自信的脸,一处处洋溢青春活力、愉悦氛围的角落,这是一场真正为青年而设、由青年参与的峰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头脑风暴,碰撞思维

个性十足的未来领袖从这里起步

来不及倒时差和适应苏州初秋的暖风,青年领袖们就整装待发,直面挑战。


一次乎意料的即兴挑战,让青年领袖们真真切切体会了一把时间的紧促感。学生们脱离自己熟悉的本国团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组成小组,来不及进行暖场与破冰,便要进入小组讨论,就崭新的专业议题进行汇报。令人惊喜的是,平均年龄层只有高一的学生们不负众望,在舞台上展示时观点鲜明且有不少独到之处,仪态落落大方,自信十足。

一场呈现苏古韵今风的城市探索,各国青年领袖们第一次体验园林怪石之趣、第一次体验吴国风韵、第一次进入中国高校……行程丰富,收获满满,从环境规划到未来城市,从虚拟现实到人机交互,从神奇实验到DNA提纯,学生沉醉于这个多元统一的无围墙学习社群中。

知识储备、临场发挥、逻辑思考、人文情怀……这是领袖峰会所重视的,也是未来的领袖人才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在融合、交锋、碰撞中,各国学子呈现出不一样的个性,实现了不一样的成长,惊艳了我们的眼眸!在今天下午闭幕式的各国展示环节,他们将这份个性与成长展现地淋漓尽致。



卓越表达与风采呈现,

五国学子放眼全球,收获成长



印度尼西亚:幽默风趣

说起来自印尼的青年领袖,大家都给出了“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评价。开幕式上一曲融合四种本国不同语言的民族歌谣已让人赞叹,在小组分组讨论中,他们也延续了载歌载舞的风格,讨论气氛异常轻松愉悦。

在闭幕式中,印尼学生自信上场,串联惟妙惟肖的情景表演与专业深度的学术讨论的表现形式,他们站在历史视角,展现了工业1.0到4.0时代的演进。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叹他们的多才多艺。

谈及收获,15岁的Ayra Wibowo是个性格爽朗的女孩,她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博慧君,在印尼的学校里,并没有如峰会这般融合多元学生和文化的讨论形式。“能够和不同国家的人讨论多元的信息、理解多元的思维模式,这让我受益良多。”



日本:沉稳内敛

与印尼青年领袖不同,来自日本的六位青年领袖则显得更沉稳些,在小组讨论时,他们更像是一个倾听者。他们善于仔细地搜索信息,拥有相当的思维能力,来自新加坡的曹围智说:“英语并不是日本学生熟悉的语言,虽然他们不经常发言,但是会在讨论后查阅非常多的资料,很享受也很融入。”

抱着扩大国际视野的初衷,日本男生Mamoru在听到老师介绍峰会信息后,就立刻决定参与其中。在与他国学生的交流中,他感慨颇深:“我习惯在已有的知识框架里思考,但其他学生会跳出问题,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分析。”

短短四天,成长已在日本学生初见端倪——在闭幕式展示中,日本学生的表现让大家眼前一亮,打破传统的印象。他们口音清晰、声音响亮,生动的情景表演赢得了来自现场的掌声与笑声。他们总结了青年领袖必备的品质:领袖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创造力和沟通力,这和伦华教育6C素养不谋而合。



新西兰:热情奔放

一段毛利人标志性的传统Haka舞,融音乐、节奏、歌曲、舞蹈和肢体语言于一体,铿锵有力,极富力量感;一场激情四溢、条理清晰的展示,围绕技术与创新,深入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与创新的交通与社交方式,新西兰青年领袖的展示视野非常宽阔。


他们非常善于调动现场的气氛,常打破舞台上下的空间限制,走到观众席中与大家互动。值得一提的是,17岁的Kaenan还担任了此次闭幕式的主持人一角。

新西兰学生是所有青年领袖中最为外向奔放的,不少学生坦言,只要有新西兰学生在的小组,讨论时总是由他们主导,而且他们还会提出一些非常新鲜和创造性的观点,让大家赞叹不已。

Kaenan则告诉博慧君:“参加这次活动,就是为了发现不同国家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大家如何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这样的认知确有高度。



新加坡:活力四射

作为伦华教育和常熟国际学校的老朋友,新加坡南侨中学与我们有许多进行浸润式体验的修学活动,而这次,他们也加入到首届亚太青年领袖峰会的活动中。在闭幕式上,新加坡学生运用视频和叙述,总结了城市发展对自然灾害的连锁影响,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活力四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手举各国国旗,分别用不同语言完成了一段“国际味儿”十足的对话,充分彰显了统一和多元的主题。

曹围智告诉博慧君,这次参加峰会让他更了解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很有趣。“不少学生会使用三四种语言,而我只知道两种语言。”曹围智说,“我很佩服印尼的学生,他们很有自信,毫不怯场。”他很高兴自己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



中国:自信团结 

“一个中国年轻人的选择”——用一场情景表演串联所有关于文化差异的观点,来自常熟国际学校的中国孩子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与众不同的展现形式,让大家在笑声中清楚地了解了文化间的差异。孩子们感慨,和不同国籍的同龄人一起这次参加青年峰会,是思想的碰撞,更是能力的锻炼,在问题的思考上让自己更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眼光。

令人感动的是,常国学生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学术探究与讨论中,在已经很疲劳的深夜,学生们还是聚集在一个房间里反复排练推敲,以更好地呈现观点。他们已经学习到如何将领导力、社会责任,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发现个人与世界的连接点,突破惯常的思维模式与枷锁。 



第一届亚太青年峰会各大奖项


    ◆最佳个人展示奖 diverse culture award

     Ms. Anna Wei Hong(中国·常熟国际学校)

Mr. Kyosuke Takamatsu(日本·開智中学校·高等学校)

Mr. Kaenan Ferguson(新西兰·圣保罗学院学校)

Mr. Sng Peng Jing(新加坡·南侨中学)

Ms. Elena Anastasia(印尼·建国国际学校)

    ◆多元文化奖 

      印尼 · 建国学校

INDONESIA  BINUS School

    ◆最佳团队奖 

日本 · 開智中学校·高等学校

JAPAN Kaichi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最具创意奖 

      新西兰 · 圣保罗学院学校 

NEW ZEALAND  St Paul’s Collegiate Schoo

    ◆最具人气奖 

中国 · 常熟国际学校

CHINA  Changshu International School

    ◆最佳呈现奖 

      新加坡 · 南侨中学

SINGAPORE  Nan Chiau High School

    ◆最佳组织奖

中国·常熟国际学校

CHINA  Changshu International School

◆  特别感谢奖: 

Ang Wee Hiong, Cao Lunhua, Bernard


随着颁奖音乐逐渐淡出,闭幕式已接近尾声。此时,峰会创始人之一、原新加坡教育总部高级学校督学、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副司长洪伟雄先生高度肯定了伦华教育实体校——常熟国际学校的精心组织与热情服务,并宣布下一届亚太青年领袖峰会的承办学校将是新加坡南侨中学。常熟国际学校校长周伟东先生将印刻着象征五国友谊的峰会旗帜,亲手递交给南侨中学陈毅刚校长手中,神圣而庄严。



苏州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朱向峰先生,

常熟市东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永前先生,

常熟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爱华女士,

亚太青年领袖峰会组委会主席洪伟雄先生,

来自新加坡、印尼、新西兰、日本和中国五个成员国学校和日本歌山外国语专门学校的校长们,

伦华教育创始人、总校长曹伦华先生,

以及高校的学生、教师代表们列席参与,

表达了对本次大会的关切与支持。


常熟国际学校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送来了祝福——

优美的舞姿、轻盈的步伐、新颖的形式,在开场舞蹈《舞动青春》中,孩子们时而化身翩跹的孔雀,时而化身勇敢的斗牛士,用柔美的民族舞、炫酷的街舞、活力四色的钢管舞,给闭幕式增添了一抹灵动。

常熟市经典诵读特等奖节目《木兰辞》闪亮登场,刚柔相济的乐声中,女孩们踩着节奏、踏着舞步,将横刀跃马、替父从军,英姿飒爽、征战沙场的花木兰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青年领袖的盛会上,除了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青年代表外,现场的青年志愿者也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闭幕式上,常熟国际学校的志愿者们带来了一场舞蹈,从幕后到台前,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谈及多民族、各文化融合共处,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给出来自中国的智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唯有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尊重他人的文化理念、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才能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首届亚太青年领袖峰会便是此种智慧的落地呈现,更是“博融天下,慧悦人生”使命的延伸与创造。

在伦华教育,在常熟国际学校,这一次,让世界听到青年领袖的声音!



 作者|高晶怡

编辑、摄影 | 顾心怡

校对|丁清卿


©伦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