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大事记丨六大问题开卷考,你给打几分?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2 阅读次数:323
来一场教育开卷考,
六大问题和答案,是否让你有更多收获?
Q1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教育体系
能够独自解决全球性问题么?
当然不能。
教育必须成为应对全球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以高水平教育合作助力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共识、合作基于交流和开放。
我们的总校长,带领着伦华教育集团及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管理层团队代表探访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新加坡茵维特国际学校香港分校,扎实推进与香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我们的伦华学子(苏科外&苏科中),在马来西亚参加2024届国际青年领袖峰会(IYLS),在专业探索中充实自我,在交流合作中飞扬思绪,在文化共融中学会尊重,在理解和沟通中诠释6C风貌。
当然,信息时代,足不出校也能在线上轻松实现教育的沟通。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与友好合作学校新加坡格致小学开展了线上交流活动,大家用英文交流,分享各自的学校生活和兴趣爱好,加深对彼此了解。
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也成为一面能照亮别人的镜子,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教育同路人,和我们一起互学互鉴。
西班牙佐拉国际学校国际合作主任率代表团再次莅临苏科外进行友好访问;
通过与21世纪报的强强合作,苏科外不仅成立了全球胜任力课程中心,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驻乌干达、塞浦路斯特命全权大使的赵亚力先生还为初一学生带来模联讲座,助力青少年成为Z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Q2
教育中交流至关重要
这只是对家长提出的建议?
当然不是。
这不仅让家长要警惕,也是对身为教育人的我们提出的反思。
教育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认识不足、接纳不足,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集团内,中外教师先后齐聚苏科外,开启“慧心聚力研德育•深耕赋能共成长”主题德育工作交流活动和“伦华教育集团第二届小学外教三校联合教研活动”,集团校之间通过深度交流、实地观摩,为伦华教育旗下实体校德育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助力赋能。
与此同时,各校教师代表也齐聚于此,共同开启“国数课,让数学涂上爱国底色”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特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国数”课创始人、“化错教育”创始人华应龙校长,带来精彩的“国数课”和主题讲座为大家指点迷津,同时在大家的见证下,苏科外华应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不断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精益求精。
常国予以重任,接连承办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小学分会第13届年会和报慈小学协作型教育集团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展示活动两场重要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办出自己的特色。
第13届年会汇聚北上广等4所外国语学校和教育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老师对开启一场关于英语教育智慧的深度对话;
专题研讨展示活动涉及体育、 信技、 英语、音乐多学科,各校老师们基于素养目标进行评价任务设计,深入交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于内,为了更精确地掌握教学方向,并通过反思推动发展,南通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举行了期中质量分析会议。
各学科教师对本次期中考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进一步明晰了各班级和各学科的优势与短板,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Q3
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不是说说而已
如何真正做到扩容提质?
让教育真正落地,用实践代替口号。
在艺体教育上,老师可以以身作则,学生可以拥有个性舞台。
常国第七届教职工气排球赛火热开赛,校长团队、各中小学各年级组、行政、家长代表等8个小组展开角逐,现场气氛火热。老师们敢打敢拼,配合默契,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精彩上演。
此外,常国第十一届家长委员会改选暨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如期召开。十年里,家长与学校、老师们双向奔赴,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南外高中国际部首届“羽你同行”亲子羽毛球比赛正式开幕。本次比赛特别设计了亲子组队模式,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与竞技。通过这次羽毛球比赛,学校能够开启更多家校合作、共同进步的机会。
南通州外国语学校特设“博融深美”学生艺术展,小学部融合2C班周静翕同学的个人艺术展拉开了这一系列展览的序幕。
周静翕不仅展示了自己在绘画、舞蹈等领域的才华,还传达了她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周静翕父亲专程到场,为孩子加油;陈志萍校长为周静翕同学颁发,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尝试更多的创新。
哪怕是一场研学,我们也希望孩子们研有所获。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不同年级的同学们奔赴上海多维度感受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发展脉络。
在EV-AI智行港中,同学们参观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研究中心主题展,了解到了数据乘数效应、数据服务体系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校史馆、水下工程实验室内,同学们聆听老师的讲解,感悟名校历史,探索前沿科技的力量。此外,同学们前往广富林,在参观上海古代遗迹的同时,学习涉略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的同学们则前往古里镇坞坵村开展“融韵农耕•乐享秋收”为主题的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切实拥抱自然,感受美好生活。
Q4
为什么要对教育需要保持谦逊之心
如何用好“思想库、智囊团”?
自信和自满,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做教育,往往善于反躬自省,坚持“开门办教”,广开言路听诤言,听到更多的真声音,发现更多的真问题,让更多教育大拿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理清教育和生活的本质。
苏州、无锡、镇江三市陶研会学习与宣传中国教育家精神交流研讨活动在苏科外顺利举办,来自三市的陶会专家代表在参观中了解伦华教育九年来的办学历程,真切感悟曹校“博融天下,慧悦人生”办学理念,感受教育家精神的力量,对科外始终坚持国家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优质全人教育,办不一样的民办教育提出宝贵建议。
熊丙奇院长主讲用题为《我们的高考:目标、意义和多元升学》的讲座,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实际案例向常熟伦华高中的同学们阐述了高考的核心价值、多样的升学路径与多元化的未来规划,耐心解答了学生的内心之惑,并为他们的高考加油鼓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赵凯先生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一讲解青少年,尤其是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遇到的烦恼,并以古今中外的各种真人真事激励学生努力克服这些心理问题与学习状态中的问题。同时,他通过现场互动问答的方式启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孩子能理解接受的方式传达自己的爱。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与注意事项,赵凯教授更是悉心进行指导说明。
常熟市古里中学邀请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为学校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的精彩讲座。他用自身的丰富经验讲解了课程思维的含义、学校课程发展如何落实“抓大统小”、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如何落地等问题。
崔教授的讲座不仅理论丰富,而且结合了实际案例,让在场的老师们对如何将课程思维融入日常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他还分享了如何通过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环节,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名城旺墩幼儿园与西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的课程游戏化项目在11月正式启动。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教育研究系讲师许双双博士和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硕士专业主任Juliana Tay博士,共同分享教育经历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师专业双向发展。
Q5
出生率正在不断下降
学前教育版块为何能临危不惧?
真心、耐心、细心做精品化学前教育,是我们往前走的底气。
庆幸的是,集团旗下又一所园所取得佳绩。
南通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通过南通市优质幼儿园的现场验收。反馈会上,专家组对幼儿园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园所为南通学前教育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通州区督导组成员以及学前教育专家莅临南外附属幼儿园,开展三年发展综合督导评估。他们对园部近三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更为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纵观集团旗下的园所,大家在保持各自活动教学特色基础上,打破了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无用”的认知。
在第 31 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 —— 海峡两岸青年学生机器人擂台争霸赛(幼儿组)中,苏科外幼儿园的孩子们斩获佳绩,同时还斩获 “优秀辅导员奖”“优秀团体奖”等殊荣。这背后,是苏科外幼儿园重视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力见证。
常熟伦华第一幼儿园积极展开亲子研学活动,以“自然有成长•深度玩耍”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同时也让家长们意识到,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嬉戏,探索未知。
苏州工业园区名城旺墩幼儿园聚焦于小农夫PBL项目探索路径展示,为家长们创造了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宝贵契机。各个年级组打造的展示主题,更让家长看到了孩子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项目,孩子在探索、创造与反思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全面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名称苏桐幼儿园秉承艺术特色,不但邀请到发绣传承人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非遗课,还举办非遗市集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直接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南通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尚德幼儿园用一场“在野”—秋日出逃计划,让孩子与大自然零接触,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并对孩子不失时机地灌输爱家乡、爱劳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
常熟市爱伦宝幼儿园则开展“体能幼儿”活动,在运动中让孩子们发现无限可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挑战自我,形成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
为了让更多幼儿享受高品质、多元化、富有启发性的教育体验,苏州广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届二次董事会、苏州工业园区名城旺墩幼儿园及苏桐幼儿园的三届三次理事会议依次召开,共商战略布局、教育业务拓展与内部管理优化等关键议题。
Q6
教育中需要重视荣誉么?
在我们看来十分重要。
荣誉不只是一份证书,它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荣誉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优秀,从而在学业和品德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于教师来说,荣誉是对他们教学成果的认可,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谦虚是我国一直崇尚的美德,但正视荣誉,也让我们更珍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