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神明向”,谋篇“大江大河”,打造青年复合型管理者!
作者:摄影: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06 阅读次数:1448
F1世界锦标赛近期在上海落下帷幕,25岁的周冠宇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飞驰人生”。
谁也不曾想到,5岁时第一次观看F1被赛道上赛车引擎声吸引的小男孩,用20年的时间,成为了中国F1第一人,让世界更直观地看到中国和中国当代年轻人的风采。
即将跨入第九个年头的伦华教育,随着其规模的壮大,在一路“飞驰”的过程中,致力于打造一支深耕耘、重创新、勤思辨的教育管理团队。与此同时,伦华教育希望成为培养、汇聚优质教育人才的“蓄水池”,在这当中选拔出未来可期的青年领袖,反哺集团永续发展。
伦华教育不断强化“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陆续开展丰富的培训活动,让青年干部在保持教育初心的同时,打破思维禁锢,推进自身成为敢于“跨界”的奋斗者。
五一期间,伦华教育开展“知行合一,诚实有爱,做新时代教育的复合型管理者”2024年度伦华教育青年干部团建,利用假期时间,为集团旗下实体校及园所的青年教育管理者“充电”,引领教育管理理念变革。
为什么要深刻理解“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发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知行合一”,反复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思想,既有王阳明基于事上磨炼的体悟,也是他思考社会现状、应对时代困境的成果。
于我们而言,知行合一其实是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近20年来,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强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已成国际化教育的通识。教育是培养人的命题,要使人成为完整的人、身心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反观教育者,我们是否能在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这一切呢?
教育者是社会的现实人,每个人有自己的经历、价值观、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当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自觉养成先进的教育观念,体察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了解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启发受教育者对自身成长的期望,注重积累和创新从事教育活动的经验,这样才能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知,则目标统一,则同心同力
在“博慧”理念基础上,伦华教育创始人曹伦华先生提炼出“博慧教育生态圈”概念。这是在教育生态中淬炼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型,涉及战略、组织、人才、课程等多要素的系统变革与创新。面对这个概念,曹伦华先生一直强调要坚持用生态的、网络的视野来理解并规范教育,关注博慧教育各主体间的关系。
此次培训中,不仅有集团内部教育管理岗、财务管理岗的领导指引方向,同时特邀北大 SOMIS 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刘燕海先生作分享,帮助大家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开自身的格局。
老师,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没有工作发生的空间概念,没有知识宽度和深度的限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存在无限的想象力,是一份在平凡中追求高尚的生活。老师不是一个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中国文化为轴,不断扩大影响世界的半径》
参与14所的学校的创办和经营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
22年国际教育及中高考创新教育一线办学经验
刘燕海
办学者,越来越需要打开校门办学校,突破围墙办学校,跳出教育办学校。办学者,要从政府办学、资本办学二元体系的消长,转向“教育家办学”的崛起。我们要坚守于质量问道,向效益而行,真正做到树其人、塑其能、成其才。
——《向阳而生,从心出发,谱写“育人”新篇章》
伦华教育总经理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附属秦馀小学校长
周伟东
伦华教育核心竞争力在于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力。当个人打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而用财务逻辑来思考业务问题,个人能力有了跨界意识和财务思维,团队合作力强化以“企业价值” 为中心的运营能力,才能胸怀大局,行踏远路。
——《怀大局,走远路:跨界邂逅财务思维》
伦华教育财务总监
沈潜铭
伦华教育聚焦青年干部可持续发展,把选拔优秀青年干部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业来抓,紧扣青年干部成长规律,通过推动“质”的变化构建青年干部教育全新模式。
行,则志存高远,则求真务实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在近代,整个江浙一带,大宗物资甚至是资本都沿着江南的水网,汇聚到吴淞江(苏州河)顺流而下直达上海,同时由于上海的开埠,大量外国的工业产品进入中国,流向是逆吴淞江而上,到达苏州,再分散到整个江浙一带,这样一种紧密的联系形成以江南水乡文化为底色,灵秀诗性、尚德务实,又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特别文化,实际上也是伦华教育文化的一种体现。
伦华教育特邀资深城市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严炯先生带领大家进行一段特别的Citywalk,感受苏州河与黄浦江两岸“一江一河”的前世今生。
江河入海之处,往往狭窄,这就像每个人、每个企业所必然面临的一样,在迎接更美好的光明与未来之前,在奔向广阔的海面前,必然要突破狭窄的瓶颈。我们要如何做,则显得至关重要。
从曹伦华先生的《聚焦“提神明向”,谋篇“大江大河”》专题分享中,大家便能豁然开朗。
他说道,举办此次活动原因有三:
第一,青年干部是伦华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二,培养T型复合人才是伦华教育团队建设的目标;
第三,知行合一是我们实现所有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要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做好两件事,即双向赋能、开拓格局。与此同时,大家要跨越职业倦怠、拒绝心理脆弱。
通过此次培训,参与的青年干部受益良多,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提升方向。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我深受启发,身为苏科外初中教导处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升级认知层次。我将积极将所学理念融入工作实践,为科外初中品牌的巩固与提升贡献力量。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代表 丁林
此次培训活动致力于通过专业引领,专家分享,为青年管理者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赋能助力。作为一名成长中的稚嫩的管理者,我学习颇丰。管理者应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创造出属于团队的辉煌篇章。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代表 刘岱
教师是一种生活状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科学严谨的管理思维、灵活多变的创新能力是必备的品格与技能。感谢集团搭建宽广的舞台、促进我们成长。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代表 孙露
通过此次培训,不管从理念,到计划,到实施,都有了很大的启发,让我看到了民办教育者保有的热爱和初心,看到了每个同行人生机勃勃的力量,更珍惜集团这样强有力的平台和支持。
——学前教育代表 张敏
在此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作为青年干部,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拥抱多元文化。我将以“知行合一”的理念为指导,不断求学,求新,求和,努力成为具有知识宽度、眼光长远、视野广阔的伦华人。
——南通州外国语学校代表 殷敏
“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认识,是一种境界,是真正热爱教育的教育家的境界。博融天下,慧悦人生,一路走来,一路成长。
——常熟伦华外国语高级中学代表 骆继斌
老师不是一个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以时间来衡量工作成效,因为我们必须无时无刻思考如何发展学生,如何成长自己。我们可以不伟大,但必须知行合一、诚实有爱!
——常熟伦华外国语附属古里小学代表
苏进春
正如曹总校长所说:“唯有知行合一、诚实有爱,才能实现指数型增长、提升组织的成长速度、战略定位和执行力,以便达成求学、求新、求和,实现共同成长。”我将把学习到的策略带回学校,促进学校师生的跨越式成长。
——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代表
游小云
加强青年干部在教育管理上的思考与探索,是伦华教育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举措。
青年干部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伦华教育愿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不断培养教育行业的新兴精兵干将,赋能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
引用的一段《万古江河》书中的话与大家共勉:
我们今日正在江河入海之时,
回望数千年本来的历史长流,
那是个别的记忆;
瞩望漫无止境的前景,
那是大家应予合作缔造的未来。
万古江河,昼夜不止。